合规经营

23
06月
2025

张少刚:企业出海勿陷“包打天下”误区战略联盟与合规经营是必答题

发布者:小编

  第四阶段为2018年至今■★■★◆★。“今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再次对华及全球发起关税战◆■,引发国际经济形势剧烈动荡★★★■◆,中国企业出海面临更为严峻复杂的形势。”张少刚表示。

  “同时,欧盟国家对中国投资关注度持续提高,24个成员立法确定实施外资审查★■,6个成员引入外商投资审查制度。英国也发布《国家安全与投资法》◆■,加严中资审查;澳大利亚对有中资背景的企业实行双重审查标准,对敏感领域和技术采取更严格的准入限制◆★◆◆■;受此影响■◆★,越南、南非等部分新兴经济体对我国投资也出现了政策摇摆或执行变形的情形,我国企业在当地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张少刚表示。

  在张少刚看来,不投资地区的产业发展也存在产业链配套不足、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现象。“很多国家以组装为主,上下游企业少,原材料■★◆■■◆、中间品依赖进口,难以承接我国产业跨境发展;同时,很多国家机场、铁路◆■■◆★、公路★★◆■◆、港口、网络配套欠缺,仓储、物流■★■★◆■、水电等生产基础设施无法保障;另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高级技工稀缺★■■◆◆◆,企业招工困难。综合营商环境有待改善◆■★◆。”他表示■◆★◆。

  那么在当前商业文明加速重构和贸易战冲击的背景下■◆◆,企业出海应该如何应对和选择?

  据中国贸促会调查■★,目前有八成的受访中国企业有海外投资意向■★★★◆,有超九成的受访中国企业看好海外投资前景■■。

  “企业应构建新商业文明★◆■★,履行社会责任。”张少刚强调,“要掌握并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环境保护、劳工权益等要求■★◆。设置企业合规师岗位■◆◆■。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地域文化,实现和谐共生,互利共赢★★◆■;平衡好企业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开展有益于当地社会民生的公益活动;通过科技赋能和价值观重构,从★■‘逐利竞赛★◆■’向★★★◆★■‘价值创造’转化,打造以人为本■◆★◆、生态和谐、全球协助的可持续商业生态。”

  其中■★,近30%的大型企业和近40%的中型企业已经实施出海战略;近30%的小企业已有出海计划。

  其中★■,他提到■◆★■■,要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坚守“危地不往、乱地不去★■■、危业不投”的投资理念,保持战略清醒★■■◆★◆。

  此外,善于与国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也是一条重要路径。◆■◆“企业要力戒以一己之力包打天下、赢者通吃心态,要学会适度让利◆◆★★■,合作共赢。”张少刚表示,“企业在应对敏感复杂项目时,可考虑与当地或其他国家企业组成国际公司,建立战略联盟,迂回作战■◆◆◆■★,避免单独直接介入■★■◆。■◆”

  “投资地域则可以首选亚非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与我国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我国在境外建立有产业园区的国家,产品以供应当地、周边国家、欧洲为主■★■。”张少刚表示■◆■◆,“是否输入美国尚需观察。要考虑相应的商业服务企业可以配套跟随。★★◆■”

  例如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在投资前充分研判目的地政局■★◆◆、民族、宗教、治安、灾害★◆■■◆、疾病等各类安全风险■◆★,力避陷入当地各种冲突◆◆■;提高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做好应对突发和极端事件的应急预案;根据投资目的地具体情况★■,购买相应等级的商业保险,以保证人员和财产安全。

  张少刚也指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仍然面临着问题与挑战,其中地缘政治是最大挑战■★■。他谈道:“美国对华遏制打压持续升级★★★◆★■,目前★★◆★◆,中美经贸关系正处于双方建立正常贸易关系后较为严峻的时刻。”

  他表示,在欧洲地区■★★■■★,可以巩固英、法、德传统市场,进而拓展中东欧、西班牙■■,可选择投向电动汽车和电池等零部件、新能源产品、“专精特新”产品等,但需避免并购当地知名企业。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目前企业出海趋势强劲,◆★◆■■‘不出海就出局■★◆◆★’似乎已经成为共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原副会长、中国国际商会原副会长张少刚在由中国经营报社、中经传媒智库、《商学院》杂志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新商业文明论坛上如此表示。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阶段为2001年—2008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投资战略逐渐从获取资源转向获取市场和技术,开始并购国外企业,投资区域转向欧美地区◆◆◆◆◆,投资主体仍以国企为主◆■★★,但民营企业投资逐渐增多◆◆■◆■,存量约占三成。■★■■”张少刚表示。

  据了解■★★◆,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超过利用外资。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历史峰值■■■★,达1961.5亿美元。投资区域欧美和亚太并重。从投资主体看,非国有企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投资存量占比持续上升到约50%★★★■◆。

  第一阶段为1978年—2001年★★◆★■。“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开始对外投资,以出口营销和获得能源■■、金属等自然资源为主。投资区域集中在东南亚,亚太地区投资规模约占九成,投资主体主要是国企◆★■★★。”张少刚表示。

  第三阶段为2008年—201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加之国内人工、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寻求投资机会,进行低价投资、购买海外廉价资产。”张少刚表示。

  张少刚强调,特别是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增长★★★◆★■。

  张少刚强调,当前企业海外投资应保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以我为主◆■■◆、相机而行的总体原则。

  “印度和日韩市场大但对中企比较严苛,需认真分析把握其营商环境和产业政策★■■★★◆,避免盲目进入■■,陷于被动;在墨西哥和加拿大,我国目前对加投资较少,对墨西哥投资以借道输美为主,此战略能否可行也有待观察◆◆■■,可研究利用当前产能拓展拉美市场的可行性★◆◆★★■;而对于美国,可选择暂时不投,待形势转换再定■★◆◆■,中长期可考虑在传统行业投资,也可考虑在美上市融资◆■,不过ICT◆■◆、生物制药需慎重。”张少刚表示。